2018年6月13日,“无奋斗·不青春”系列活动——乡土文化纪录片《边村》分享会及刘廷儒校友访谈会在博远楼琢玉讲堂举行,800人的礼堂几乎座无虚席。
刘廷儒校友介绍了自己创业和从事公益事业的经历、对于家乡左权的怀念与思考,纪录片主创人员刘红庆等与现场同学、校友分享了创作心得以及对乡土文化记录与传承的感受。外联处处长、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喜玲主持分享会。
赵喜玲主持
“我是85级研究生,今年正好毕业三十周年,”刘廷儒在自我介绍中说,“我们吃左权的饭、饮左权的水长大,现在有条件了,可以给家乡一些回报。”
刘廷儒分享
刘廷儒校友是国内最早的十五位私募基金投资人之一,2003年创办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,现任盈富泰克集团董事长。他自1995年开始从事公益事业,并于2015年正式注册成立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。23年来,刘廷儒和基金会同仁在山西省左权县设立的“星河奖学金”投入150多万元,受益学生1000多人。在文化事业方面,先后出品了左权老红军故事、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戏的相关纪录片和书籍。《边村》是他们拍摄的第三部纪录片。他们还准备与当地教育局合作,在未来十年内提供500万基层教师奖励基金,以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。
赵喜玲在介绍中说,刘廷儒既是企业家,又是慈善家,他为母校捐赠100万元设立了“日新奖励基金”,与来自左权的同乡一起,为挖掘、传承和传播山西左权的乡土文化,不辞辛劳,深耕细作,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。
现场播放纪录片《边村》之后,星河基金会秘书长、影片撰稿人刘红庆为大家介绍了影片的拍摄经过和主旨,阐述了自己对家乡的思考、对文化记忆的追寻。
《边村》记录了太行山下左权县边村中发生的五段感人故事,展现了传统村落的风貌和勤勉坚韧的太行精神。为了完成影片,刘红庆和制作团队的四位年轻人陆续住在太行山乡村达一年之久,拍摄了春夏秋冬四季里的太行村落。正如影片策划中所说,“乡村是青山绿水中的家园,是祖先生活过与长眠着的老家,是传统文化的根脉,是走再远都无法忘却的‘乡愁’”。
《边村》海报之一
刘廷儒表示,年轻的时候总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,随着年龄的增长,思念和记录故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。历史只有记录下来才能记忆,精神的追求远胜于物质的收获。
在观影和分享过程中,有同样来自左权县乡村的同学感动流泪并分享了感受。星河基金会理事郝玉强谈到,每年都会带自己的女儿回家乡看看真正的乡村,家乡在道德和文化上带给人的影响非常珍贵,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事业。
赵喜玲在总结中说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,保住青山绿水,传承文化记忆,要让居民“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。这部片子就在把“乡愁”留下。希望影片能够带给同学们一些思考,激励大家有所觉察,有所行动。
星河基金会成员与部分参加活动的校友合影